“凡尔赛王者”杨伟:歼20总师,15岁上西工大,还是钱学森的徒孙

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歼10 15 20 “凡尔赛王者”杨伟:歼20总师,15岁上西工大,还是钱学森的徒孙

“凡尔赛王者”杨伟:歼20总师,15岁上西工大,还是钱学森的徒孙

2024-03-09 22:28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1977年10月,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恢复了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。1978年,时值我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全国统考。

杨伟当时初中毕业,考试成绩优异:6门学科5门100,还有一门99。初生牛犊焉能怕虎,杨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申请破格参加高考。

令杨伟没想到的是,学校居然批准了。于是,刚上两个星期高中的杨伟参加了高考。当年的高考人数高达610万,仅录取40.2万人,录取率为7%。

杨伟岂非池中物,一遇风云便化龙,自然是那7%中的一员。有趣的是杨伟填报志愿的时候,简直就是大型凡尔赛现场。

根据杨伟的描述,他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没有什么准备,北大、清华一填,后边随便填了几所学校。随后,高考成绩出榜,杨伟不出意外的成了天之骄子。

杨伟高考成绩距离北大、清华、中科大少年班仅差一两分,并且有多所大学向其抛出橄榄枝,前途是一片大好。

天公不作美,杨伟因色弱只能学数学和力学专业。杨伟因不符合报考专业要求,接连被几所大学拒之门外,只能继续回高中上学。

如果真这样的话,多年以后“歼20总师”的名号,许就要让位于其他人了,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。幸运的是,杨利伟的人生是开挂人生……

柳暗花明又一村,西北工业大学(简称西工大)招生老师本着为国抡才的历史使命,找到了西工大空气动力学一代宗师罗时钧。

罗时钧听说后就说了一句话:

招呀,我也是色弱,就招到我的专业。

承蒙上天不弃,差点上清华而又“落榜”的杨伟戏剧性的被西工大空气动力学本科专业破格录取,当年才15岁。

杨伟的恩师罗时钧,也是一个传奇人物。生于1923年4月,江西南昌人。1941年考入重庆中央大学,后赴美留学。1947年9月,罗时钧考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航空工程系。

1948年9月,罗时钧入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航空系攻读博士学位,导师正是钱学森。按照师承关系,杨伟是钱学森名副其实的徒孙。

1951年,罗时钧辗转回国。截至杨伟考上西工大,罗时钧已经是享誉业内的空气力学大家。至于西工大更是了不起,当年的“国防七子”之一,带有哈军工血统。

西工大学习氛围浓厚,大家沉醉于比学赶超,除了睡觉都在忙着学习。根据杨伟的介绍:

有的同学为了学好数学,翻墙去数学区,甚至买个小电灯泡,钻到被窝里看书。

西工大注重理论与实践并行,特别强调后者。杨伟在大学时期,频繁进入相关研究所,下车间实际操作车床那是家常便饭。

1982年8月,杨伟本科毕业后留校攻读研究生,还是老本行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专业。1985年3月,杨伟研究生毕业。

当时,我国流行出国热。杨伟已经办好了护照,准备出国攻读博士学位。但是,杨伟选择了当航空工业成都所九室设计员。

杨伟年富力强,在工作上颇有建树,引起了“歼10之父”宋文骢的注意。宋文骢极为器重杨伟,为了将其留在国内,近乎哀求的说:别走了……

由此,杨伟决定扎根中国航空事业。宋文骢是军人出身,参加过抗美援朝,后来进入哈军工。早在杨伟大学时代的时候,宋文骢已经领衔歼8、歼7C的设计研发工作。

歼10的研发工作千头万绪,这是我国第一次接触三代机的研发。宋文骢不拘一格启用青年才俊,杨伟入职5个月就挑大梁,参加歼10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的研发工作。

当时的中国天空,歼6、歼7、歼8等二代机打头阵,后来重金引进的苏27还在异国他乡。我国迫切需要三代机,留给中国航空人的时间不多了。

时不我待,杨伟拿出拼命三郎的架势,没条件也要上硬。1996年3月,杨伟仅用短短一年的时间,就攻克了电传飞控系统技术难关。

1998年3月,歼10成功首飞。首飞之日,歼10研发人员无不泪流满面……中国终于有了三代机,这实在太不容易了。

但是,中国空军技术水准还是落后于世界。早在1997年9月7日,美国已经成功首飞四代机F22战斗机:可以隐形……

(备注:世界战机级别划分有俄规、美规之分,笔者采信张召忠将F22列为四代机的说法。)

什么是隐形战斗机?即你的雷达找不到我,我可以超视距发起攻击,你还没看到我的影子,战斗已经结束了。

进入新世纪,老一辈航空人垂垂老矣,杨伟走向了台前。2001年1月,杨伟成为总设计师。此后,杨伟接连担任歼10双座版、中巴合作机型枭龙的总师。

俱往矣,杨伟真正的高光时刻,还是独当一面搞中国人自己的四代机:歼20。歼20的具体研发细节,我们不得而知,这是国家最高军事机密。

但是,我们可以知道的是,歼20总师是年轻的中国航空人杨伟。2011年1月,歼20年首飞成功。由此,中国迈入四代机俱乐部。

从十五岁少年到共和国巨匠,杨伟的开挂人生真应了那句话:科学没有国界,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。祖国有此栋梁,实为我华夏一大幸事,杨伟足以告慰祖师爷钱学森了……返回搜狐,查看



【本文地址】


今日新闻


推荐新闻


CopyRight 2018-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-3